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规划计划>专项规划

发文单位:贵港市农业农村局成文日期:2023年02月27日
标  题: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贵农局发〔2023〕11号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2日

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2023-03-02 17:23     来源:贵港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单位:

《贵港市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贵港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港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港市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精神,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确保我市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目标的完成,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以全面推行田长制为抓手压实属地责任,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摸清底数、分类施策,统筹治理好撂荒耕地,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助力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耕地撂荒治理三年专项行动,基本消除全市耕地撂荒现象。在近年耕地撂荒治理成果基础上,2023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耕地撂荒治理,全面建立撂荒耕地台账,落实治理任务到具体位置和地块并开展治理销号;2024年持续深入推进耕地撂荒治理,努力遏制新增撂荒耕地,年底前全市基本完成本辖区内撂荒治理任务;2025年,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回头看”工作,巩固耕地撂荒治理成果,健全撂荒耕地监管长效机制。

三、治理范围

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中标注为“未耕种”,经确认为撂荒的耕地(以下简称撂荒耕地)。

下列情形不纳入此次治理范围:

(一)“双评价”中农业生产不适宜区(评价结果第3级)内的耕地;

(二)经批准已实施退耕还林的耕地;

(三)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区域内的耕地;

(四)一年内耕种过的耕地。

四、重点任务

(一)明确耕地撂荒治理目标任务

1.明确治理目标任务。各县(市、区)要切实履行解决耕地撂荒的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组织人员深入村组、走进田间,开展撂荒耕地核实,以年初撂荒耕地存量为基数,确定本辖区年度治理目标,并将治理任务落实到具体位置和地块。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安排工作经费,加快推进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等〕

2.建立五级台账。各县(市、区)要组织各行政村逐户调查核实,准确登记每块撂荒地的信息(位置、面积、类型等)、治理责任户、治理责任人、治理进度、完成年限等,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块,对完成治理复耕的地块及时销号。台账每半年更新一次,并按屯、村、乡(镇)、县(市、区)的顺序逐级汇总上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分别于每年6月20日、12月30日前报送市农业农村局,建立完善市、县、乡(镇)、村、屯五级撂荒耕地台账。〔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

3.细化制定治理计划。各县(市、区)强化统筹,以县(市、区)为单位科学制定本辖区耕地撂荒分类治理方案和年度复耕计划,明确具体措施、时间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结合当地农情时序、农作物特点,稳妥有序推进治理,确保耕地撂荒治理取得实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并于每年6月20日前将治理方案和年度复耕计划报送市农业农村局备案 。〔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

4.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发现一块、上报一块,复耕一块、核销一块。建立健全撂荒耕地复耕监督机制,将撂荒耕地纳入行政村耕地日常巡查检查的重点内容,加强撂荒耕地的巡查、督查和管理,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构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长效监督机制。〔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等〕

(二)严格治理撂荒承包地

1.大力治理耕地承包方撂荒行为。农村土地承包方撂荒承包耕地的,农村土地发包方应督促其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对拒不履行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规定指导村(居)委会依法组织农户或合作社、企业等代耕代种,确保耕地不撂荒。鼓励村(居)委会与承包方签订防止耕地撂荒承诺书,如所承包的耕地出现撂荒情况,承包方可自愿承诺交由村集体组织耕种或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耕代种。对因长期无力耕种或举家外迁等原因造成耕地撂荒的农户,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经营权。〔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

2.严格治理耕地流转承租方撂荒行为。各地要强化农村承包地流转以及流转合同的管理,合同内容中要有防止耕地撂荒的相关条款,已签订的合同未列入防止耕地撂荒内容的,要及时签订补充协议进行明确。对已流转土地经营权的耕地,弃耕抛荒连续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责令承租方及时恢复耕种;弃耕抛荒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的,承包农户应当终止流转合同并恢复耕种。〔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

3.严格治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撂荒行为。对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依法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并及时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

(三)强化政策引导约束

1.对撂荒耕地停止相关补贴发放。认真落实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做好耕地地力补贴、粮食生产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按照“谁复耕、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将利用撂荒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的种植者纳入粮食生产补贴范围,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农民履行保护耕地、防止耕地撂荒责任相挂钩,对耕地撂荒一年以上的取消其次年享受补贴的资格。〔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列入重点项目申报负面清单。将耕地撂荒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等项目建设的限制条件,项目申报时必须提供辖区内耕地撂荒情况说明,撂荒情况严重的不予支持。〔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乡村振兴局等〕

3.纳入相关考核内容。将耕地撂荒治理情况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田长制考核、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等内容中,考核结果与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相挂钩。〔牵头单位:市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乡村振兴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建立复耕激励机制

1.鼓励各类主体组织复耕复种。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撂荒耕地进行统一复耕复种、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分红收益。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推动各地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托管服务。对利用耕地撂荒发展粮食生产的经营者在农业相关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水利局、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等〕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出台耕地撂荒复耕扶持政策,统筹用好相关资金支持耕地撂荒恢复生产。对流转撂荒耕地连片发展粮食、甘蔗生产的地方,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项目。对利用撂荒耕地发展粮食、甘蔗生产的种植者,优先给予粮食、甘蔗生产补贴。将耕地撂荒情况纳入粮食、甘蔗生产激励评价内容,与相关激励政策的实施挂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等〕 

3.分类施策促进复耕复种。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出台撂荒耕地复耕扶持政策,积极创新支持举措,统筹用好相关资金支持撂荒耕地恢复生产。〔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局、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等〕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名单制管理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将从事撂荒耕地复耕且有融资需求的经营主体纳入“三农贷”等产品名单,通过“桂惠贷”政策予以贷款贴息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和融资服务力度。〔牵头单位: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贵港监管分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密切合作,协同联动,合力推进耕地撂荒治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摸清撂荒耕地底数等相关工作可采取委托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开展,并由本级财政保障经费。市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全力推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加强监督评价。为切实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市本级将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纳入对县(市、区)的绩效考评范围。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从各县(市、区)任务数、完成数、完成率等综合因素考量,建立耕地撂荒检查通报制度,定期对耕地撂荒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完成任务好的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和倾斜支持,对撂荒治理进度慢、工作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出现大面积耕地撂荒的县(市、区)进行通报,问题严重的依规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在每年6月20日前、12月30日前分别将上半年、全年度落实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有关工作情况和复耕面积范围等信息报送市农业农村局梳理汇总后,将有关情况上报市人民政府,抄送市田长制办公室,并由市人民政府上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四)深化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对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国家、自治区及贵港市关于耕地“非粮化”的要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持续性的宣传,营造有利于复耕复种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增强广大农民爱惜耕地、管好耕地、用好耕地的自觉性。


相关链接: